回首頁使用說明回臺大首頁 │ 
 
回上一頁
公告主旨 3/27 (一)研討會: DPN (沾筆式奈米微影技術)
公告單位 整合研究中心--奈米科技研究中心
公告時間 2006/3/20 下午 02:40:27
公告內容 近代奈米科技的發展,始於1959年美國物理學家費因曼提出劃時代的概念﹔當我們能夠進一步對細微尺度的事物加以操控的話,將會增加我們可能獲得物性的範圍

日本物理學家久保良武於 60 年代發現金屬超微粒具有量子力學上的特性;之後,70年代至80年代,科學家開始對奈米粒子的結構與性質作較有系統的研究。

隨著技術的日新月異,IBM公司的工程師應用掃描式穿隧顯微技術移動氙原子寫下IBM三個英文字母,這是人類首次運用儀器設備操控原子的排列,自此奈米技術蓬勃發展。

在過去二十年來,探測及分析奈米材料特性之儀器與電腦模擬計算奈米材料性質有長足的進步,新儀器包含各種新式顯微技術,在高解析度穿透式電子顯微鏡(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Microscopy)上,目前已可到原子之解析度。掃瞄穿遂式顯微鏡(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掃瞄原子力顯微鏡(Atomic Force Microscopy)及掃瞄磁力顯微鏡(Magnetic Force Microscopy),則可觀察到物體表面上的原子排列結構。光電子能譜顯微術,近場光學顯微術則可測量出單一分子或團簇的性質。在小角度X光散射,及中子散射則可觀察凝態中尺度結構,我國同步幅射及第二代中子源之發展,都將非常有利於奈米材料研究之開發。

美國 NanoInk 公司承襲美國西北大學 Dr. Chat Mirkin 開發的 DPN (Dip Pen Nano-lithography) 專利技術,結合各自獨立的構成要素(components)進行互動的軟體、硬體或是操作的方法,提供『Direct Write』和『Bottom Up』方式的奈米微影技術,達成資源共享的目的,進一步拓展奈米科技的應用領域。

我公司特地邀請林啟萬教授與Mr. Jason Haaheim共同切磋探討 DPN 技術的原理、平台和應用,恭候您的大駕光臨。

*林啟萬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工程學研究所/電機工程學系教授,專長﹕生物微感測器與系統、生醫晶片、生醫光電、類神經網路、醫材法規。

*Mr. Jason Haaheim
2003 年加入美國 NanoInk 公司負責建立『奈米微影技術』平台 – Nscriptor System 和 DPN 核心技術,美國加州大學 Santa Barbara 分校電子工程碩士,專長﹕固態光電、分子束外延膜 III-V 族半導體。

主辦單位:
§ 國立台灣大學奈米科技研究中心&台灣大學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 1 號; 電話: 02-33665271)
§ 立源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縣新店市二十張路 46 號 2 樓)
 電話: (02)22198008; 傳真: (02)22198266;
E-mail: info@lihyuan.com.tw 
聯 絡 人 林啟萬
聯絡電話 33665271
電子郵件 info@lihyuan.com.tw
傳真電話 (02)22198266
公告對象 其他
回上一頁
版權所有 國立台灣大學 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
10617 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TEL:(02)3366-5022或3366-5023
建議最佳螢幕解析度 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