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內容 |
第一屆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訊息 「第一屆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即將於9月21日至25日在師範大學綜合大樓(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師範大學正門對面)舉行,將放映來自世界各國共34部精彩的紀錄片,歡迎各位同仁、南港社區民眾、社會各界人士屆時踴躍來院觀賞。
影展開幕之夜為9月21日晚上7時,將免費放映【食人之旅】和【天地平安】兩部澳洲及台灣本島的精緻影片。【食人之旅】是敘述觀光客來到過去有食人風俗的巴布亞紐幾內亞部落,「現代化」的食人文化再度現形。導演以幽默、反諷的手法呈現觀光業對當地部落所造成的衝擊。而【天地平安】則是為了紀錄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後,東勢鎮如何走過地震的災難,影片感人肺腑,此外還將邀請蘭嶼長老吟唱祝誦,精采可期,不容錯過。
本影展是由去年甫成立的台灣民族誌影像學會主辦。由於民族誌影像學會的理事長與影展主席胡台麗是本院民族所的研究員也是民族誌紀錄片的資深導演,因此本院許多單位均有參與並提供協助。例如十分精緻而生動的影展網頁(網址為:www.tieff.sinica.edu.tw)是由本院計算中心媒體小組的謝宿蓮女士與林俊吉先生負責設計與製作,網站上有圖文並茂的影片說明,並首度在網頁中放入每部片約20秒的精彩片段,實為世界與台灣影展之創舉;本院民族所博物館則應允負責影展期間特別設置的視聽圖書館的錄影帶借閱工作;而在李遠哲院長鼓勵下設立的中研院藝文活動推動委員會則在總務組協助下提供環境幽美、設備齊全的中研院學術活動中心作為影展的放映場地。
本屆影展的主題為:「2001島嶼聯線」,將推出五大單元:「回顧專題」、「蘭嶼專題」、「島嶼聯線-國外篇」、「島嶼聯線-國內篇」及「新視窗」。經過嚴格與競爭激烈的選片程序,共有來自22個國家與地區的34部影片入選。其中有11部為台灣本地導演攝製的優秀文化紀錄片,分屬兩個單元:「島嶼聯線─國內篇」,包括曹文傑導演「天地平安」、曾文珍導演「冠軍之後」、董振良導演「兩岸第二春」、虞勘平導演「掌中舞春秋」、撒古流,李道明合導「末代頭目」、姜玫如導演「尪姨秋燕」;「蘭嶼專題」單元有5部影片:希瑪妮芮(張淑蘭)導演「面對惡靈」、林建享導演「飛魚季」、郭珍弟導演「清文不在家」、黃祈貿導演「下午飯的菜」、胡台麗導演「蘭嶼觀點」。
除前述二個專題,影展還包括「回顧專題」,將推介民族誌大師級導演之經典名作,例如紀錄片始祖羅柏‧佛萊赫提 1926年在沙摩亞島拍攝的經典作「少年莫亞那」、美國著名女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的巴里島與紐幾內亞島關於兒童養育與民族性研究的影片,以及極優秀的澳洲籍導演丹尼斯‧歐魯克所攝製的關於太平洋島嶼的影片。丹尼斯‧歐魯克導演將親自出席影展與觀眾對話。他所拍攝的「食人之旅」被安排為開幕片,該片係用反諷、幽默的手法批判現代觀光食人族與原住民的接觸。閉幕片則是蘭嶼護士希瑪妮芮(張淑蘭)所導演的作品「面對惡靈」,該片對於傳統惡靈觀念與老人護理間的關係有極為深入而動人的刻劃。另有「島嶼聯線-國外篇」單元,收錄以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中的島嶼為拍攝地的傑出紀錄片,包括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加納利群島、亞洲的沙摩亞島、馬紹爾島、巴里島、巴布亞紐幾內亞島,以及美洲的海地,加拿大的鹽春島等。「新視窗」部分則精心選了來自印度,高棉,荷蘭,馬其頓,中國大陸、香港等地的精彩民族誌影片,其中多部作品已在世界著名影展中獲獎而備受肯定。
入選的民族誌影片關懷的文化現象非常廣,例如「天堂性向:男生變女生」一片以沙摩亞島自小被視為女生養大的男子「法法菲尼」為主要記錄的對象;「馬達加斯加島傳說」片中的原住民文化極富詩意;「三個摩梭女子的故事」描述的是一個重女不輕男的社會;「愛默與花船」、「吟唱詩人」、「鹽春島抗爭紀事」呈現出對自然的感動與愛;「呼喚鯊魚的人」、「人與馬」、「掌中舞春秋」、「性舞飛揚」、「飛魚季」、「下午飯的菜」等所顯現的對傳統文化的執著非常動人;「大地遊魂」、「浩劫餘生」、「海地童奴」、「冠軍之後」則對弱勢者、兒童的處境給予極大的關懷;「黑色收成」、「末代頭目」、「蘭嶼觀點」、「清文不在家」特別注重原住民與外在社會接觸後面臨的困境;「神靈附身女─庫淑」、「尪姨秋燕」對於神靈附身現象多所著墨;「天地平安」「老人們」、「兩岸第二春」、「流亡馬其頓」顯現出歷經滄桑的人們還在努力活著;「哈哈俱樂部」則為煩憂的人提供「笑」的治療。 影展期間將有國內外導演20餘位出席,在每場放映後與觀眾進行對話座談,以期更深入地探索影片的文化意涵。有關本影展之詳細訊息請上網查詢: www.tieff.sinica.edu.tw
|